在隋唐时期,唐太宗身边有一位不可多得的能人——徐茂公。此人不仅受到了皇帝的亲赐“李”姓,还深得太宗宠信,被唐高宗视为极为重要的谋士。然而,这样一位忠诚且功勋卓著的大臣,临终前却留下了极为诡异的遗言:“若后代子孙中出现高人,必须杀了。”这番话一度让人认为他疯了,然而,令人震惊的是,这句话最终竟然应验了。那么,究竟是什么原因,让徐茂公留下如此诡异的遗言呢?
徐茂公,原名徐世勣,早年投身瓦岗军,曾跟随翟让与李密征战,后来,他辅佐李密自称魏公,且屡次大败敌军,封为右武侯大将军,名声显赫。可惜,好景不长,瓦岗军内部发生冲突,李密在混乱中误杀了翟让,徐勣也在事件中受伤,差点酿成大祸。此时,李密意识到自己过于鲁莽,立即派大将安抚部下,并将翟让的兵力分配给徐勣、王伯等人,挽回了局势。
展开剩余74%不过,李勣的忠诚与智谋并未被埋没。618年,王世充被李密大败,并在形势不利时归顺李唐。李勣因而得以接管李密的土地与部队,他谨慎地将所有地籍和户口数据整理后,派人亲自送往长安,并表示自己不愿邀功,希望由李密亲自上奏。李渊对他的忠诚和诚实深为感动,特地为他授予黎阳总管职务,并赐姓“李”。李勣此举,不仅让李渊心中满是赞赏,也让自己在朝堂中渐渐占据了稳固的地位。
李密归降唐朝后,遭遇了冷遇,心中不服,最终逃亡并被唐军斩杀。李渊将李密的尸体送到李勣面前,李勣见旧主惨死,不禁泪如雨下,并请求唐太宗给予李密一个合适的葬礼。李勣的忠诚和情感让唐太宗为之动容,朝廷上下都为此事深感触动。之后,李渊更加器重李勣,使得他在朝堂上如鱼得水,虽然他始终避开了派系斗争,一味以明哲保身的方式处理事务。
不过,李勣并非表面看起来的那般简单。他深知,唐太宗并非完全信任他,而这正是他在官场上取得成功的秘诀。尤其在贞观二十三年,唐太宗病重时,临终将李勣视为托孤重臣。然而,李太宗临终时却暗藏深意。他对太子李治说道:“你无恩于李勣,若他在你面前不忠不顺,便必须杀之。”李勣理解太宗的话,并迅速按照命令赴任,没有任何拖延。李治继位后,第一件事便是召回李勣,任命他为洛阳刺史,还特别赐予他尚书左仆射的职位,李勣的政治生命再度迎来巅峰。
然而,随着长孙无忌在朝中的权力日益膨胀,李勣选择避免与他发生冲突。即便在高宗李治要册封武则天为后时,长孙无忌等人激烈反对,李勣却并未表露立场。他明白,武则天势力强大,最终她登上皇后宝座几乎是必然之事,因此,他并未深度卷入朝堂的纷争。李勣巧妙的态度为他赢得了朝堂内外的敬重,而高宗李治则因李勣的支持,果断册立武则天为后。
可惜,尽管李勣在官场中如鱼得水,心思周密、手腕高超,但他依旧面临着一些家族的困局。临终时,李勣依然心有所忌,他留下遗言:“若后代子孙中出现心怀不轨之人,一定要杀了。”这似乎预示着他对家族未来的深深忧虑。果然,不久后,李勣的后代中,李敬业因不满武则天废除李显帝位,起兵反叛,结果被武则天手下的将领击败,最终丧命。
李勣的死并非简单的结局,他的一生不仅是唐朝初期的重要人物,更是深刻的权谋和忠诚的象征。他在朝堂上游走自如,做事极为审慎,并在关键时刻选择性地为自己、为朝廷赢得最大的利益。尽管他在死前深知自己的遗言预示着家族的未来,但他仍然用忠诚与智慧铺平了自己的一生。
发布于:天津市翻翻配资-平台杠杆炒股-实盘配资查询-股票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